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唐太宗李世民再次听到“千古一帝”这个词有点不好意思了。
天幕是帮着他说话的,不知道能不能令观音婢清醒,若是观音婢能够毫无顾忌的与他商讨国事,对他的帮助更大。
长孙皇后:“……”辞去皇后之位?当她傻啊。女人当好贤内助就行了,不应该干政。
她又不想当武则天。
【长孙皇后不止有长孙无忌这一个同父同母的兄长,还有几个同父异母的兄长。
其中有个叫长孙安业的,史书上说他“好酒无赖”,在父亲去世之后,将尚且年幼的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兄妹俩赶到娘家去了。
长孙皇后在当上皇后之后,多次请求唐太宗对长孙安业礼遇,在长孙安业参与谋反时,替长孙安业求情免死,为了博得一个不计前嫌的好名声。
为了一个好名声,可以放弃自己的原则让兄长当官,数次请求恩典,连兄长犯下谋逆大罪都不算什么。
而她也确实成功了,在历史上是名声最好的一位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
长孙皇后感觉不太对,天幕盘点她好像不是为了夸她的。
长孙无忌心里有点酸酸的。
【长孙皇后有着节俭的良好品德,衣食住行生活所需不铺张浪费,自己节俭也教育孩子要节俭。
她不信佛教和道教,重病时拒绝太子李承乾求神拜佛,大赦天下求福、渡人入道教的提议,认为李世民不信神佛,大赦天下是国事,不能乱了原本的法度。
这点极为难得,怕死是人之常情,很多不信神佛的人在求医问药未果之后,只能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神佛了。
李世民年轻时确实不信神佛,但是人到暮年身体欠佳之时也开始炼丹了。倒不是真的信了神佛,只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而药石无医罢了。
但凡身体康健,都不会病急乱投医。】
唐太宗李世民心情不爽,又提到他炼丹,他年老时怎么会像刘猪猪那样糊涂,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长孙皇对李世民炼丹的行为很不满,可惜到那时不能够劝诫。
她是该好好养生了。
【贞观十年,也就是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故。
长孙皇后临终前希望唐太宗能够善待老臣房玄龄,不要重用靠她裙带关系当上官的娘家人,对她实行薄葬。
唐太宗在长孙皇后病重时求神拜佛,修缮寺庙,为长孙皇后祈福。
当然这是在做无用功,于长孙皇后的病情无半点帮助,只是亲属在走投无路下精神上的依托罢了。
神佛诞生于人民的想象,最终是要服务于人民的。】
数度出家的梁武帝萧衍:“???”
唐太宗李世民想到现在已经是贞观六年了,想到观音婢四年后就会先行一步离自己而去,十分的伤感。
长孙皇后得知自己仅剩下四年的阳寿,心情也是十分低落。
只剩四年了啊。
她看不到李承乾懂事,看不到孩子们长大成.人了。
李承乾和李泰忍不住流泪,想着不能再惹母亲不高兴了,珍惜剩余不多的时光,最好是能让母亲延年益寿。
当然这种想法只是一时的,该怎么玩还是怎么玩。
房玄龄则是感激涕零。
【这个靠裙带关系当上官的娘家人应该是指长孙安业这样的人,不包括长孙无忌在内。
长孙无忌曾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屡立战功,之后为玄武门之变出谋划策,帮助李世民争储,有着从龙之功,之后又主持修定《唐律疏议》,可以说是文武全才。
难以想象这样有才华的人被长孙皇后逼着辞官。】
秦始皇嬴政之前听天幕说长孙皇后没有做到举贤不避亲,对长孙无忌的才华还没有实质性的概念,此刻不由得赞叹长孙无忌确实是文武全才。
曾经的大秦十分缺乏人才。
他现在文有萧何,武有蒙恬,就连韩信和张良也在赶来咸阳的路上,一点都不羡慕李二凤。
萧·亚历山大·何:“……”
穿越成犬夜叉里的弥勒,帅不帅的先不说,但是手上的风穴是真的要命。为了解开风穴的诅咒,弥勒不得不准备踏上消灭奈落的道路,为了消灭奈落,他首先将目光望向故国的土地...
陈蕴藉为救人出车祸,一朝穿越古代,成了刑部尚书的幼孙。原身是个纨绔子弟,不学无术,陈蕴藉穿来的时候,原身刚因斗殴一事而挨了家法,灵魂不知何故消失无踪,被穿来的陈蕴藉占了身体。陈蕴藉心里苦,原身跟人斗...
想知道我变强的秘诀?我告诉你艺术源于爆炸,甩锅才能变强!这是一个靠着甩锅加点走上忍界巅峰的故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锅影忍者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争斗的地方就要分个一二三。头名状元,第二榜眼,老三探花。第一整天被人惦记,第二整天惦记第一,林轩表示,第三挺好的,不仅逍遥,没事还能探探花。...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日更三千,不定时有加更,每天六点更新!宋引玉看中了一本古早虐文里的男配,谢临安。此人作为无脑狗血文中完美男配,是书中得满京城贵女都肖想的夫婿,众心捧月之下却是难得清醒。情爱不是他的全部,黎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