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陆提学问道:“如此间作之法,等于只种了半亩玉米,也能亩产一石?”
“或许不到一石。”朱国祥说。
他是按建国初期数据来推断的,新中国刚建立那些年,没有良种,没有化肥,玉米平均亩产62公斤多一些,差不多就是宋代的一石。
至于几十年后嘛,亩产800多公斤的玉米都有。
穿越带来的种子再退化,估计也就退化到建国初的水平。
宋代北方的好田,亩产也有一两石,个别还能达到两石半。可如果换成贫瘠山地,粟米、高粱就亩产不足一石了,强行种小麦甚至只产三四十斤。
更何况,眼前这块玉米地,还套种了其他作物,加起来的产量非常吓人。
陆提学说道:“待玉米、红薯收获之后,你送一些种子到兴元府,提学司明年会搬到兴元府办公。”
利州路的辖区范围,大概就是川北一带,以及陕西的秦岭以南地区,还沾着一点点甘肃地界。
其政治中心,此时已经迁到汉中,但军事中心依旧在四川广元。教育部门(提举学事司),明年也会迁到汉中。反正乱得很,几套班子互不统属,平时也不怎么交流。
陆提学又问向知县:“伱的职田还剩多少?”
“不到两百亩,”向知县抱怨道,“茶汤钱也一直没补足。”
向知县的职田满额为两顷,不属于他,属于知县这个职位。但职田早就被侵占了,甚至搞不清楚是被谁侵占的。
这种情况极为普遍,朝廷的解决办法是:一点职田都不剩的,每月补发11贯茶汤钱。有职田但收入不足10贯的,补足10贯茶汤钱。(以上条例,只适用于选人,京朝官补得更多。且实际很难操作,经常发不足茶汤钱。)
陆提学才不管向知县的茶汤钱,只说道:“汝身为本县父母,当以身作则。明年拿钱出来,找朱先生买些种子,按他的法子种植玉米红薯,就种在你的职田当中。或许种子不够,就先种两三亩吧。”
“是!”向知县对此无所谓。
陆提学又说:“我的职田,先种五亩。”
“五亩可行。”朱国祥立即答应,他还要留下种子,在大明村和上白村推广。
陆提学又阐述自己的政治理念:“这治民不可强迫,否则百姓必生疑虑。推种作物,当在官员职田先种。若能丰收,士绅必定趋之若鹜。士绅丰收,小民则纷纷效仿矣。如果不能丰收,损失者也无非几亩职田,对士绅小民并无害处。”
向知县赞叹道:“提学高见!”
听到这番言论,朱铭对陆提学的评价又高了许多。此人除了偶尔不着调,施政倒是沉稳有章法,至少不会脑子一热就瞎搞。
玉米还没抽穗,没啥好看的,再打听几句,陆提学就参观茶山去了。
还在白三郎的碧云亭,用灵泉之水煮茶喝——好吧,这位老兄又在游山玩水。
陆提学对朱国祥说:“把玉米红薯的套种之法,还有如何播种、施肥等等关窍,皆写成文章交给我。种子我会给钱,文章我也要给润笔。”
“一天时间,当可写完。”朱国祥说道。
陆提学又对朱铭说:“你也给我几篇文章,诗词歌赋也好,经义古文也罢。直接举荐你做太学生,恐怕难有音讯,若是有些好文章就易办了。”
朱铭说:“晚生有些旧作,今天便能写出来。”
陆提学招呼一声:“既如此,便在此处写吧,笔墨纸砚拿来!”
皂吏连忙捧上文房四宝,还打来清水为朱铭研墨。
陆提学看也不看,只在亭中煮茶。而且,他的点茶手艺极为精湛,能够碾压李含章和白崇文。
朱铭提笔把昨天抄的那首诗写下,想了想,顺便又抄一首朱熹的。
余大渊好奇走过来,站在朱铭身后偷瞧,只见其落笔写出——
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是花静苏精心创作的灵异,旧时光文学实时更新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评论,并不代表旧时光文学赞同或者支持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读者的观点。...
马上飞升,你告诉我开学了?...
领地建设高武争霸文。网游天下,关羽一刀断群山,黄忠箭射大天使,罗马军团弑神,龙骑士与狮鹫争雄,虎豹骑与斯巴达争锋!华夏区更有72个隐藏武将!徐天开...
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是江户川东南精心创作的灵异,旧时光文学实时更新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评论,并不代表旧时光文学赞同或者支持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读者的观点。...
一部山海经,半部神话史。古老的山海经,为何那样光怪陆离?因为它描述的不是地球!而是一个曾经存在过,却变得四分五裂的世界。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这些不仅仅是神话,还可能再次降临人间!...
巴中许秀,人在山城,剧本杀线下店老板,前狼人杀大神,风水世家出身,胰腺癌晚期患者。爷爷去世,留下一具毫无生机的绝世美女,为了求活。许秀不得不拖家带口,领着一家子老弱病残,拳打南天门敬老院,脚踹地府幼儿园,挣扎求存,打出一片天地直到有一天,这个世界上,最强的魔王拦住了他,对他说不许秀!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俗世妖人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